×

搜索查询

搜索
新闻动态
>
>
>
《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 发布时间:2022-03-16 11:10
  • 访问量:

《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概要描述】建设网从河北省住建厅获悉,3月1日起,《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管理办法》共分为6章,包括总则、项目发包承包、责任主体管理、各方主体责任、项目过程管理、附则,合计36条,融合项目设计、施工各阶段,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促进河北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以项目建设为基,促进改革措施落实工程总承包是对建筑行业传统建设组织实施方式的一次变革,设计与施工的深度融合是该模式的精髓,需要在工程建设项目上逐步推开。《管理办法》规定,本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情况和自身管理能力等,合理选择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提出建设内容明确、技术方案成熟的项目,宜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鼓励工程总承包项目率先在规划、设计、施工等阶段全过程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当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政府投资项目应当完善建设管理模式,带头推行工程总承包”“倡导条件成熟的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等房屋建筑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选择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等内容被写入《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明确了河北省推行工程总承包的实施范围和对象,更好地促进工程建设项目选择应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使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有的放矢,落到实处。以企业能力为要,提升项目建设水平要发挥工程总承包模式优势,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和效益,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建筑队伍。《管理办法》要求,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同时具有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勘察(如包含)、设计和施工资质,或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单位(如包含)、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组成联合体。勘察单位不得作为工程总承包的牵头单位。企业在工程总承包项目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手里要有“金刚钻”,才能干好“瓷器活”。《管理办法》提出,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具备项目勘察(如包含)、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管理以及质量、安全、工期、造价、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等工程总承包综合管理能力,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为确保企业人员的专业性和规范性,《管理办法》同时明确了项目人员配备要求和项目经理条件。以项目管理为本,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离不开严格有效的管理。《管理办法》对发包与承包、责任主体管理、各方主体责任、项目过程管理以及罚则进行了系统性规范。除《管理办法》明确的双方承担风险外,要求建设单位与工程总承包单位就保密、索赔、合同解除等方面约定双方对等权利与义务。在保障建设资金、防范风险方面,《管理办法》规定,推行施工过程结算,由双方按合同约定的结算周期内完成的工程内容,实施工程价款计算、调整、确认及支付。建设单位不得以不当理由拖延工程价款结算与支付。政府投资项目不得由工程总承包单位或者分包单位垫资建设。为确保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建设单位不得迫使工程总承包单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工程总承包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建设工程质量,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工程总承包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此外,《管理办法》提出,采用总价合同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在计价结算和竣工决算审核时,应当对符合工程总承包合同约定的变更调整部分进行审核,对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的固定总价包干部分不再另行审核。

  • 发布时间:2022-03-16 11:10
  • 访问量:
详情

建设网 从河北省住建厅获悉,3月1日起,《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管理办法》共分为6章,包括总则、项目发包承包、责任主体管理、各方主体责任、项目过程管理、附则,合计36条,融合项目设计、施工各阶段,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促进河北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以项目建设为基,促进改革措施落实
工程总承包是对建筑行业传统建设组织实施方式的一次变革,设计与施工的深度融合是该模式的精髓,需要在工程建设项目上逐步推开。《管理办法》规定,本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情况和自身管理能力等,合理选择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提出建设内容明确、技术方案成熟的项目,宜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鼓励工程总承包项目率先在规划、设计、施工等阶段全过程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当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政府投资项目应当完善建设管理模式,带头推行工程总承包”“倡导条件成熟的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等房屋建筑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选择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等内容被写入《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明确了河北省推行工程总承包的实施范围和对象,更好地促进工程建设项目选择应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使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以企业能力为要,提升项目建设水平
要发挥工程总承包模式优势,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和效益,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建筑队伍。《管理办法》要求,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同时具有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勘察(如包含)、设计和施工资质,或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单位(如包含)、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组成联合体。勘察单位不得作为工程总承包的牵头单位。
企业在工程总承包项目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手里要有“金刚钻”,才能干好“瓷器活”。《管理办法》提出,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具备项目勘察(如包含)、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管理以及质量、安全、工期、造价、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等工程总承包综合管理能力,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为确保企业人员的专业性和规范性,《管理办法》同时明确了项目人员配备要求和项目经理条件。

以项目管理为本,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安全
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离不开严格有效的管理。《管理办法》对发包与承包、责任主体管理、各方主体责任、项目过程管理以及罚则进行了系统性规范。除《管理办法》明确的双方承担风险外,要求建设单位与工程总承包单位就保密、索赔、合同解除等方面约定双方对等权利与义务。
在保障建设资金、防范风险方面,《管理办法》规定,推行施工过程结算,由双方按合同约定的结算周期内完成的工程内容,实施工程价款计算、调整、确认及支付。建设单位不得以不当理由拖延工程价款结算与支付。政府投资项目不得由工程总承包单位或者分包单位垫资建设。
为确保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建设单位不得迫使工程总承包单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工程总承包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建设工程质量,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工程总承包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此外,《管理办法》提出,采用总价合同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在计价结算和竣工决算审核时,应当对符合工程总承包合同约定的变更调整部分进行审核,对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的固定总价包干部分不再另行审核。

建设网 从河北省住建厅获悉,3月1日起,《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管理办法》共分为6章,包括总则、项目发包承包、责任主体管理、各方主体责任、项目过程管理、附则,合计36条,融合项目设计、施工各阶段,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促进河北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以项目建设为基,促进改革措施落实
工程总承包是对建筑行业传统建设组织实施方式的一次变革,设计与施工的深度融合是该模式的精髓,需要在工程建设项目上逐步推开。《管理办法》规定,本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情况和自身管理能力等,合理选择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提出建设内容明确、技术方案成熟的项目,宜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鼓励工程总承包项目率先在规划、设计、施工等阶段全过程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当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政府投资项目应当完善建设管理模式,带头推行工程总承包”“倡导条件成熟的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等房屋建筑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选择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等内容被写入《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明确了河北省推行工程总承包的实施范围和对象,更好地促进工程建设项目选择应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使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以企业能力为要,提升项目建设水平
要发挥工程总承包模式优势,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和效益,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建筑队伍。《管理办法》要求,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同时具有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勘察(如包含)、设计和施工资质,或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单位(如包含)、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组成联合体。勘察单位不得作为工程总承包的牵头单位。
企业在工程总承包项目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手里要有“金刚钻”,才能干好“瓷器活”。《管理办法》提出,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具备项目勘察(如包含)、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管理以及质量、安全、工期、造价、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等工程总承包综合管理能力,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为确保企业人员的专业性和规范性,《管理办法》同时明确了项目人员配备要求和项目经理条件。

以项目管理为本,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安全
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离不开严格有效的管理。《管理办法》对发包与承包、责任主体管理、各方主体责任、项目过程管理以及罚则进行了系统性规范。除《管理办法》明确的双方承担风险外,要求建设单位与工程总承包单位就保密、索赔、合同解除等方面约定双方对等权利与义务。
在保障建设资金、防范风险方面,《管理办法》规定,推行施工过程结算,由双方按合同约定的结算周期内完成的工程内容,实施工程价款计算、调整、确认及支付。建设单位不得以不当理由拖延工程价款结算与支付。政府投资项目不得由工程总承包单位或者分包单位垫资建设。
为确保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建设单位不得迫使工程总承包单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工程总承包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建设工程质量,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工程总承包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此外,《管理办法》提出,采用总价合同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在计价结算和竣工决算审核时,应当对符合工程总承包合同约定的变更调整部分进行审核,对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的固定总价包干部分不再另行审核。

相关资讯

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
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
建设网近日,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规划提到,到2025年,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商品和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商贸、物流设施更加完善,国内外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流通业态模式更加丰富多元,流通市场主体更具活力,交通承载能力和金融信用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流通成本持续下降、效率明显提高,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
河南省绿色建筑条例将于3月起实施
河南省绿色建筑条例将于3月起实施
建设网近日,河南省绿色建筑条例全文公布,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的使用空间,较大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民用建筑。条例明确,绿色建筑按照国家标准,由低到高划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国有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其他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大于十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应当按
《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6月正式实行
《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6月正式实行
建设网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城市空间的规划利用,成都市建设管理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的需求更为迫切,地上空间、地下空间的综合统筹和一体化开发成为成都市探索城市发展的新方向。日前,《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将于6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是四川省首部地下空间建设管理方面的地方法规,为成都市科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和优化城市空间开发提供了法律保障,对于实现空间转型升级和城市集约、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条例》主要对地下空间开发原则、规划管理、用地管理、建设管理、使用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规定。界定适用范围明确开发原则结合轨道交通发展、城市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城市未来发展需要,《条例》的适用范围为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及其监督管理活动。相关负责人说:“《条例》的出台,弥补了前期出台的规范性文件适用范围不足的缺陷,初步构建起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框架,对于成都市地下空间的建设管理具有积极意义。”《条例》提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管理应当遵循规划引领、公共优先、分层利用、共享互连、安全可控、绿色环保的原则。地下空间应当优先用于布局设计地下交通、应急防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以地下空间多元复合利用为目标,确立区域地下空间整体连片开发建设导向,并在建设前期明确地下空间的规划方案和建设要求,避免出现道路反复开挖、影响设施安全运营的情况,同时也能有效解决公益性空间零碎化、公共功能弱化等问题。此外,在地下空间建设项目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查明建设用地范围内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等的现状,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在施工过程中予以保护并进行动态监测。在地下空间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根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编制监测方案和专项安全保护方案,同时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技术规范,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或者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构建规划体系提出建设指引《条例》指出,应构建以全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为统领、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修建性详细规划为实施依据的两层次规划体系。《条例》要求,应编制全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包括地下空间开发战略、空间统筹、规划目标、规模布局、功能分区、利用方向以及竖向分层划分、地下空间重点建设区域、开发步骤等内容,并明确平战结合、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要求。此外,成都市还应依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区域,编制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点建设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修建性详细规划,明确开发范围、开发深度、开发规模、使用性质、互连互通、出入口设置、公共空间布局、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以及地下与地上建设之间的协调等要求。针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确定的一般建设区域,成都市应编制地下空间建设管理技术规定,根据建筑性质、形态、规模等因素确定功能布局和建设内容比例,对一般建设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出建设指引,减少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强化信息调查注重智慧管理《条例》强调了针对地下管线的跟踪测量,避免出现因信息缺漏、失准造成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被挖断的情况,同时也能为地下空间相关规划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强化地下空间使用管理,明确地下空间使用的责任主体和应急处理机制,落实地下空间安全责任,确保地下空间安全。同时,根据《条例》,成都市应建立和维护地下空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开展地下空间自然状况、利用现状、权属情况及开发利用制约因素的调查、监测与评估,将涉及地下空间的调查成果、规划建设管理、档案管理等信息及时纳入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采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方式,实行地下空间分类管理、信息共享和动态维护,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地下空间安全、有序、协调开发。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方面,成都市坚持“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开发”的理念,将进一步探索和开拓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为城市空间形态和经济中心的发展提供新助力。《条例》的施行能进一步完善成都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治理体系,强化政策支持,通过合理开发利用管理地下空间资源,助推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开始实施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开始实施
建设网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开始实施。据悉,该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据介绍,《规范》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分类,分类方式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分为无障碍通行设施、服务设施(包含卫生设施)、信息交流设施,并在设计方面分别做出规定,同时对建筑与市政工程中无障碍设施建设、运行和维护全过程中各专业通用的技术,提出控制性底线要求。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洛阳市孟津区桂花大道416号

版权所有◎澳门精准正版免费大全

豫ICP备2022011121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洛阳​ 

×